西安交大留学归国教师走进交大附小“人类·自然·环境” 科学家大讲堂
与智者对话,与科技同行。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举办2022-2023学年度“名校+”共同体科技节系列活动——人类·自然·环境”科学家大讲堂。西安交通大学3位留学归国科学家徐峰教授、蒋维乐教授、费强教授先后走进交大附小,为学生们带来了3场顶级科普讲座,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附小学子心中。
科学家大讲堂首场报告,人文学院蒋维乐教授作了题为《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荣耀——中华文化遗产》专题讲座。
蒋教授从什么是人类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文化遗产有什么价值?三个提问开始,详细介绍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分布情况,并重点讲述了圆明园、革命领袖故居、兵马俑、马王堆汉墓、昭陵六骏、曾侯乙编钟等文化遗产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华文化瑰宝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
科学家大讲堂第二场报告,生命学院徐峰教授从个人在西安交大的求学经历谈起,讲述了在国外的研究经历和生活趣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学生们介绍了生物医学领域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
徐教授从神奇的微结构到轻质承载多功能结构讲述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给科学研究的启示:由自由飞翔的蒲公英启发研制的微液滴操纵器;由飞檐走壁的壁虎研制的太空舱内行走鞋垫;仿照枫树种子研制的仿生飞行器。最后,徐教授说到:“有趣的科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自然的启迪和生活中的处处都有科学创新的灵感。小朋友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保持好奇心,生命科学和健康领域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你们去探索。”
科学家大讲堂最后一场报告,化工学院费强教授以《温室气体的生物利用》为主题,通过介绍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家“双碳”发展战略目标,讲解了生物“碳中和”的理念。
费教授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告诉学生,生物制造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特点,能够减少工业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望彻底变革未来医药、食品、能源、材料、农业等传统模式,重塑碳基物质文明发展的模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类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也树立了再生能源的科学意识。
科学家们发挥个人专业特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介绍了科学对人类发展、文明延续和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唤起了学生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珍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热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学子心中。
推荐文章
- 2020-09-08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2021-04-06《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发布!
- 2021-03-17彭鸣皋:给孩子通往未来的力量
- 2024-03-22首批陕西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命名授牌仪式举行
- 2025-02-26宾大恢复标化考试要求——近期留学资讯
- 2023-08-02陕西省欧美同学会调研走访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运营中心
- 2024-06-24欧美同学会第三届国际智库论坛隆重开幕 丁仲礼会长发表主旨演讲
- 2021-10-18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
- 2021-06-01留学回国咋创业?导师来支招
- 2022-07-28“秦创原”上花儿朵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