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树 琼岛聚英才——欧美同学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在三亚举行
盛夏时节的三亚海棠湾畔,浪潮奔涌,天蓝海碧,洋溢着创新创业的热烈气氛。7月7日-8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在这里举行,600余名留学归国人员齐聚鹿城,共话自贸港机遇,共谋创新创业。本届年会设有主旨演讲、平行论坛、圆桌论坛、“双创”峰会、项目签约等系列活动,亮点纷呈。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正在为留学人员学成报国、创新创业搭建理想舞台,一项项求贤若渴、筑巢引凤的务实举措,打造出引才留才用才的“强磁场”。
“大舞台”:
胸怀祖国 发挥海归优势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在海南三亚举办第九届年会,是欧美同学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留学人员人才智力优势,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助力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在年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广大留学人员要心怀祖国,坚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诠释爱国主义的真谛;要勇攀高峰,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方向,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脚踏实地,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新机遇,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产业方向,敢为人先、奋力创造,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陈旭指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发挥人才优势,以“国之大者”作为干事创业的方向和目标,做民族复兴的奋斗者;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做中外交流的推动者。
从2012年至2019年,欧美同学会成功举办了8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峰会,这已成为集聚留学归国人员智力、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是海内外人才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了解人才项目需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自2017年以来,欧美同学会年会积极促进项目人才“双落地”,已累计与举办地达成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合作项目约400个,投资额约1220亿元。
开幕式上,欧美同学会与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大学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另有13个代表性项目在年会签约,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注入发展新动能。
“强磁场”:
年会搭台 组建人才梯队
一座城,因人而兴,因产业而盛,为人才提供舞台,与人才相互成就、相互成长。本届欧美同学会年会上,海南省领导向留学归国人员发出真诚邀约,“留学归国人才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报国情怀,是海南最需要的宝贵资源。海南将为来琼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海南也必将成为留学归国人员展示实力和才华的广阔舞台。”
“海南在人才引、留、用上下了大功夫,一系列招才引智政策很有吸引力。”
“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有不少创新创业的新机会。”……许多参会海归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员、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理事仝小民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与海归专业素养与技术特长相结合,这是大有可为的“强强联合”。“加强合作,充分发挥留学人才国际化和规模化的优势,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仝小民对本报记者说。
以办会为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海南相关部门积极对接欧美同学会,开展招商引资洽谈工作,已收集到包括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在内的120余条招商项目信息。
新时代的海南人才工作全面推进“百万人才进海南”战略,正在奋力开创着自贸港人才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形成海南自贸港现代产业发展主力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依托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科学谋划的“陆海空”(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陆海空”核心竞争力。
在年会分论坛之一的自贸港人才发展论坛上,海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发展局局长周廉芬带来一组最新数据:从2018年4月13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正式落地海南以来,截至今年5月31日,海南省共引进人才44.6万人,认定高层次人才3.2万人次,其中领军层次人才1047人次。在中组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海南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中,98项任务落地落实,除36项需要长期推进外,其余62项业已完成;开放境外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38项,单向认可境外职业资格覆盖23个国家、港澳台3个地区共269项,开放程度居全国前列。
“新高地”:
大咖荟萃 紧盯前沿科学
年会主旨演讲环节中,4位科技领域大咖带来了关于科技前沿领域的思考与分享。
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丘成桐在视频演讲中指出,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基础科学作用,需要引进培养一流的基础科学人才。“尖端的技术需要尖端的基础科学,技术到了最尖端的时候,怎样走最好只有基础科学家知道。”丘成桐说。
2010年首次举行的“清华三亚国际数学论坛”,便是由丘成桐发起倡导的。十余年来,论坛不断引进一批纯数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等方面的人才,已逐渐成为国际数学领域的顶级交流盛会。
“人类所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利用地球现有的化石能源,工业革命离不开对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使用。反之,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大部分技术都将不复存在。”作为材料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所带来的分享,让在座不少海归陷入了思考。“我们不能将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消耗殆尽,那样子孙后代将无物可用。通过一代代的科技创新,我们可以面向大海、面向太阳发展一些基于完全清洁能源而非化石能源的技术。”展望未来,薛其坤表示,诸如“人造太阳”等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很可能会为人类带来更为长远的能源解决方案,以保障人类社会发展,而这需要几代科研人员矢志创新,直面困难,破解更多前沿科学难题。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发表了主题为“量子信息科技的现状与展望”的演讲,探讨量子信息技术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海南落地的一些应用。2020年6月,海口市开通量子保密通讯,是通过三级测试的量子保密网络。据潘建伟介绍,海南开通的量子通信地面站重量已经从13吨降低到了100公斤,极大降低了成本。正在建设的130公里“海文干线”通过量子卫星,将实现与内地量子骨干网互联互通,当前已完成实用化量子卫星地面站部署。
中科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带来了关于人脑科学的分享。多年来,骆清铭围绕生物医学光子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展开研究,他表示,类脑芯片只模拟了人脑的万分之一,人类对脑疾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大家先‘认识脑’。”
随着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获取与分析技术的出现,中国成立了脑成像工厂、建立小鼠脑图谱数据库、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也正式启动。据骆清铭介绍,海南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已经成立,接下来,相关团队计划在海南省支持下,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基于图谱,利用技术优势开展脑疾病、脑智能方面的工作,建立一个大规模脑研究图谱设施,海南有足够的条件,逐渐形成‘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的研究高地。”骆清铭说。
推荐文章
- 2024-09-30第三届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暨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将举办
- 2024-09-252024年全球秦商大会“校友回归·助陕发展”专场活动举行
- 2024-06-21第25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举行
- 2024-08-28全面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 2024-09-25我省部分留学人员代表出席第五届丝路国际合作论坛
- 2024-09-02习近平同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外方领导人举行双边活动
- 2023-12-19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成绩亮眼
- 2024-10-08留学丨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 2021-04-05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
- 2021-04-23第二届“双创”大赛启动仪式在西安举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