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一带一路

以共建“一带一路” 促高质量共同发展

  • |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必亮 责任编辑:张晨悦 发布时间:2022-04-01 15:15:00

202204061447162636.jpg

  图为中国与埃及“一带一路”建设合作项目,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摄


  过去一年多来,尽管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但共建“一带一路”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


  又有多个国家加入共建“朋友圈”。目前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2021年开行15000多列,同比增长29%,截至2022年1月29日,中欧班列累计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跨境电商海外仓近2000个,大幅增长80%多;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顺利竣工;我国进出口总额2021年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6%,比整体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2021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增长3.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增长14.1%。到2021年年底,我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1亿剂新冠疫苗,其中许多提供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其有效抗疫提供了重要支持。总之,“一带一路”各项建设事业继续表现出逆势向上、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目前,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呈进一步蔓延之势,加上俄乌冲突及其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扑朔迷离。如何进一步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需要有更加成熟的思考。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外国元首时,特别提到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开展合作的基本原则、努力方向、重点工作等,为我们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和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一步明确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和使命,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发展理念及其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联系,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促发展:为共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能


  尽管当前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的热爱与追求并没有发生改变。二战以来,超过三分之二世纪的时间内没有发生世界大战,和平大环境保证了国际合作与全球发展事业进展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尤其对于发展而言,目前作为发展基础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2020年全球人均GDP只有10925美元,世界上只有80多个国家属于高收入国家,其余的130多个国家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因此人们普遍渴望得到进一步发展。2021年的数据显示,在14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包括中国)中,高收入国家只有35个,占23.5%,其余的76.5%都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这149个国家的人均GDP只有9032美元,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83%。因此,如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仍然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国倡导与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基于自身发展经验,支持和帮助共建国家加快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发电厂、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产业园区、制造业等建设,快速实现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这一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发展中国家往往都面临资金短缺。因此,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中国既为共建国家提供条件优惠的融资,同时也对这些国家开放市场,为共建国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新动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据粗略估算,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截至2021年9月,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0.4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更高,产业联系更紧密,进而形成了良好的伙伴关系,促进了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正在被打造成造福世界的“发展带”。


  惠民生:为共建国家人民谋幸福


  中国积极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最根本的落脚点是为相关国家人民谋福祉、谋幸福,使当地民众能够从“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中强调,我们将本着开放包容精神,同愿意参与的各相关方共同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为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倡导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一方面是从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中得到启示,希望更多发展中国家也能尽快消除绝对贫困,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全球减贫目标。


  中国不仅这么说,也这么做。基于自身的扶贫经验,从2017年开始,中国在老挝、柬埔寨、缅甸3个国家选择6个村庄,实施为期3年的“整村推进”和“精准扶贫”试验,重点做了四项工作:一是通过“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建设实现基建脱贫,包括修建铁路、公路、港口、桥梁等方式,实现对贫困地区的“超级连接”;二是通过“一带一路”产业项目实现产业脱贫,主要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传统手工业、特色旅游、中草药种植,发展当地有优势的养殖业和发展庭院经济等;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实现脱贫,主要是雇佣一些员工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岗位和职业;四是直接通过援助方式帮助受援地区及其人民减贫,如中国近年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6个100”项目支持就是典型案例。结果是,3国6村的试验效果非常好,表明中国的扶贫经验在这些国家是有效的。


  从增加就业的情况来看,共建“一带一路”通过投资、贸易、国际产能合作、园区发展等方式,为当地提供了诸多就业机会。截至2021年末,纳入中国商务部统计的分布于46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为当地人民提供了39.2万个就业岗位,为东道国缴纳税费66亿美元。


  笔者在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巴西的办公室座谈时,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仅该公司在建设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过程中,就为巴西提供了4.5万个就业岗位,为巴西政府缴纳了15亿雷亚尔税收,还开展了很多社会公益事业。笔者在中白工业园实地调研时了解到,该园区2019年就为当地提供了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笔者在老挝实地调研时发现,在靠近中国边境的磨丁,中国企业家投资建设了一座全新的城市,为当地人民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前不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提出,将“一带一路”打造成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情况。


  高质量:新发展阶段的成功探索


  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更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使“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共建“一带一路”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概括来说,习近平主席从三个维度提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系统思想,即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这些基本思想与我国新发展理念高度吻合,同时也对共建“一带一路”实践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共建“一带一路”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的国家、行业、产业和项目,需要依靠共商、共建、共享三原则来确定跟谁干不跟谁干、干什么不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一起获得收益。当然,共建“一带一路”是有基本要求的。譬如说,要把绿色作为底色,大力推动绿色基建、绿色投资、绿色金融;共建“一带一路”对所有国家、地区都开放,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所有的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任何形式的腐败,共建廉洁“一带一路”。此外,我国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也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得到了良好体现。总结来说,如果“一带一路”在共建过程中体现了这些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特征,促进了国家发展,增加了人民福祉,那就是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来看,到2020年,中国在共建国家建设的能源项目已经以可再生能源项目为主。2021年9月,中国更加明确表示,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在巴基斯坦、老挝、阿根廷、克罗地亚等国建设了很多水电站、风电站、太阳能电站,即使是修建铁路也十分重视环境因素。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然是开放的。一方面,中国欢迎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共建行列;另一方面,经过近年来互联互通建设,中国陆海空货运范围得到了较快拓展。目前,国际道路连通可达19国,国际水路运输航线已达100多国,国际航空货运通航80国,中欧班列连通23国的180座城市。今后,像中老铁路这样的国际铁路线会越来越多,将使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也使像老挝这样的内陆国家不断融入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中,实现共同发展。


  从创新发展来看,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开始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落地应用,为当地的智慧农业、矿业开采、数字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与俄罗斯在“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开展积极合作;中国与埃及合作开展智能灌溉技术研发,促进埃及沙漠农业发展;中国在非洲国家用科学方法选育良种,提高了粮食产量;中国与葡萄牙共同创建了星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等。


  此外,中国与相关国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推进了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对推进RCEP、欧亚经济联盟、非洲经济一体化等都直接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有助于实现区域与国别经济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


  经过近9年的共同努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早已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实践,相关国家和地区已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红利。(作者:胡必亮,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经济学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